2024年12月16日18时,中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标志着中国星网迈入批量组网阶段。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由中信证券的最新研报予以确认,认为我国航天产业正在步入发展“快车道”。
根据北京央视新闻的报道,此次发射使用了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搭载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这也是长征五号乙的首次发射,作为中国现役运载火箭中运载能力最强的成员,其直径达到5米,实现了超过1000吨的起飞推力和近地轨道25吨的运载能力。显然,这种巨大的技术实力彰显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自信与实力。
在此之前,中国已完成了五次卫星网络技术试验星的发射,以及三次卫星互联网高轨卫星的发射。此次的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意义重大,标志着中国卫星互联网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扩展至G60千帆星座,该星座已完成三批次的发射,目前在轨卫星数量达到54颗。根据规划,千帆星座第一阶段目标将在2025年底前实现648颗卫星的区域网络覆盖;第二阶段将在2027年底前实现全球网络覆盖;到2030年预计达到15000颗卫星,以提供更多的手机直连和多业务融合服务。这些目标的实现不仅将推动我们国家卫星网络建设,还将为全球用户更好的提供更为先进、便捷的服务。
与此同时,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投入使用使得航天发射“排队”现象有所缓解。根据海南商发官方公告,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已顺利转运至发射区,标志着发射任务正在加速推进。作为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具备双工位发射能力,预计在未来会慢慢的多地支撑商业航天的发射需求,为行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燃料。
特别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我国的民营火箭公司也在不断突破,预计将在2025年进行中型运载火箭批次首飞,如天兵科技的天龙三号等,将进一步打破运力和发射成本的瓶颈。随着这些民营公司的技术进步,他们有望参与到中国星网与G60千帆星座的发射服务中,使得航天产业链的整体运作灵活性更好高效。
然而,与机遇并行的是潜在的风险。中信证券精确指出,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卫星发射计划和地面设施的营运服务都可能面临低于预期的挑战,特别是在全球市场日益竞争的背景下。
综合来看,中国的航天事业,特别是卫星互联网的发展,正在为经济和科技带来新的增长点。随技术的慢慢的提升,我们不仅仅可以实现与国际接轨,还能在商业航天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展望未来,建议相关从业者关注卫星制造、商业火箭、地面设备及其操作服务等细致划分领域的投资机会。
在这新兴市场中,借助诸如简单AI等 AI工具实现技术提升、成本降低,将有利于推动相关产业的更高效发展。我们期待这万亿市场规模的新赛道早日启航,为全社会带来更多的惊喜与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