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的北斗被打下来了该怎么办?中国2.5米大型激光陀螺仪将会成为顶梁柱
目前全世界的军用和民用的导航都高度依赖于卫星导航系统。比如美国的GPS,我国的“北斗”,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和欧洲的“伽利略”等。但是在未来的大国战争中,导航卫星都有扰或被摧毁的危险。
美国已经在二十多年前提出了“导航战”的概念,核心目标就是在战时让敌方的军用和民用设备丧失 精确导航的能力,并且保证美军的和美国民用的设备仍然能够拥有精确导航能力。
为此美军已经开发出了了导航卫星信号干扰装备,以及自身使用的抗干扰GPS接收机,并且已经在2020年为GPS卫星推出了专门军用的M码,精度更高,抗干扰能力更强,支持M码的军用导航设备只向最核心的盟友销售过少量。
俄罗斯在这一领域也不示弱,也开发出了GPS卫星信号干扰设备,并且已经在伊拉克和叙利亚战场上使用过,取得良好效果。在美国太空军成立之后,第一批研制的专用太空战装备,就是卫星干扰站,拥有大功率天线,在战时能 够干扰一切敌方的通信和导航卫星。
而在中俄先后进行了反卫星导弹试验之后,美国也意识到,自己的GPS卫星在战时也有一定的可能被摧毁。因此美国国防部在2021年又提出研发新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技术,作为GPS卫星导航系统的补充。而高端大型惯性器件就是最为核心的装备之一。
为了应对这种最极端的情况,中国也不会坐视不理。据江苏激光产业创新联盟报道,近日湖南二零八先进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团队研发成功了一台边长达到2.5米的大型激光陀螺仪原型机,并且成功实现闭环运行,这是国际上目前投入实用的最先进的技术方案首次在国内实现自主试制,填补了我国的空白。
激光陀螺仪是航空航天领域的关键器件。它是高精度惯性传感器的一种,大多数都用在感知物体的角运动,其核心是呈四边形或三角形的环形激光器。
在与加速度传感器组合制成惯性导航系统后,能够感知搭载它的飞行器的运动方向和加速度,在知道飞行器的初始位置之后,飞行器就可以不依赖于GPS卫星或者其他任何测量外界环境的手段,完全靠自己来实时确定自身的位置,速度和运动方向。通俗的说,就是蒙上一个人的眼睛,只依赖记忆自己的脚步幅度和方向,就能确定自己走到哪里了。
小型激光陀螺仪一般边长在几厘米至十几厘米量级,很多现代武器系统里都有它的存在。我国在2010年左右就已成为全世界第四个可自主量产小型激光陀螺仪的国家。但是小型激光陀螺仪的精度有限,随着上班时间的增长,积累的误差会慢慢的大。因此由小型激光陀螺仪制成的惯性导航系统要常常使用其他方法得到的位置数据来进行修正。
而大型激光陀螺仪是指边长在米级以上的陀螺仪,巨大的面积优势赋予其极高的测量灵敏度和精度。其测量精度远远超出小型激光陀螺仪,能够支持更长时间的“沉默”导航,并且在地球物理、大地测量、地震学等领域存在广泛的应用。在军用领域更是必不可少。
当然,搭载它的航空航天和航海器也必须是大型的。目前仅有新西兰、德国、美国以及中国的科研机构在对大型激光陀螺仪进行研究。二零八公司的关键人员来自原国防科技大学的激光陀螺团队,目前他们的技术方案已经能够支持边长3米甚至更大尺寸的大型激光陀螺仪建造。
因此,大型激光陀螺仪的研制成功意味着我军能够不依赖卫星导航系统来进行作战,能够使我们在未来的冲突中立于不败之地。未来的“导航战”,我们已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