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欧盟发动了10年来规划最大的太空方案——卫星耐性、互联和安全基础设施方案(IRIS²),这是继哥白尼对地观测方案和伽利略卫星导航方案之后,欧盟发动的又一太空方案。此前,总部在英国的OneWeb公司和总部在德国的里瓦达空间网络公司也推出各自的卫星互联网方案。这些项目成为推动欧洲版“星链”的重要依托。不过,欧洲版“星链”在建造规划、掩盖密度、网络容量及用户导向等方面与美国“星链”距离较大。
OneWeb公司的卫星互联网项目布局最早,宣称要打造全球性卫星互联网络,但方案布置的近地轨迹卫星仅648颗(已布置约630颗)。其卫星轨迹高度约1200千米,比“星链”卫星的高度更高,简单带来时间延迟添加、终端本钱昂扬等问题,每套终端价格高达5000至10000美元,且卫星发射严峻依靠SpaceX。德国主导的卫星互联网项目相同不容乐观:方案发射600颗卫星,布置高度约1200千米,官方发布的时间延迟数据达150毫秒。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上述两个项目均不足以满意大批量用户对高速网络接入的需求。
欧盟主导并寄予厚望的IRIS²项目,在容量、掩盖密度和网络时延等方面,也难以与“星链”相匹敌。该项目出资超越百亿欧元,方案在2030年前后布置290颗卫星,将运用3种轨迹:距地球6000多千米的中地轨迹、500多千米的低地轨迹和最高400千米的近地低轨迹。该项目政府主导颜色显着,首要面向战略性安全范畴的政企用户,而非一般民众,商业竞争力欠佳。
有媒体称,欧洲凭仗上述项目不足以脱节在太空范畴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其实,欧洲的卫星数量、轨迹方位等问题仅仅表象,真实难以消除的结构性对立是欧洲在微观战略、融资形式、商场挑选等多个层面的长时间积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