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通信卫星市场规模、数量占比及重点企业分析

来源:无线通信测试    发布时间:2025-02-21 19:53:31

华体会的主要产品和服务AS3545系列屏蔽箱


  高通量卫星由于其高容量、低带宽成本的特点,为通信卫星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应用可能,未来将快速的提升。2021年全球高通量卫星市场收入约为164亿美元,同比增长33.33%,在2023年将达到约266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其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于公众宽带接入和移动通信。

  近年来,我国卫星通信行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卫星通信关键技术慢慢的提升,如光开关、光信息处理、智能化星上网控、超导、新的发射工具和新的轨道技术的实现,使卫星通信产生革命性的变化。卫星通信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对产业信息化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2021年我国卫星通信市场规模达到797亿元,预计2022年我国卫星通信市场规模将超过800亿元。

  据统计,2021年全球各国在轨卫星数量中,美国发射的卫星数量最多,占比达到63%,其次是中国,在轨卫星数量占比达10%,其次是俄罗斯,数量占比为3%。

  据统计,中国通信卫星用途中,利用占比最大的为商用通信卫星,占比为55,其次是政府通用卫星,占比为31%。民用通信卫星占比为9,军用通用卫星占比5%。

  本文节选自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通信卫星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变化分析,低轨通信卫星将是未来发展的主流「图」》,如需获取全文内容,可进入华经情报网搜索查看。

  中国通信卫星主要企业分为三类,卫星制造相关企业主要有中国航天、九天微星、长光卫星等;卫星发射相关企业主要有航天科技、航天科工、蓝箭航天等;地面设备相关企业为中国卫星、北斗星通、国腾电子等;卫星运营及服务相关企业有中国电信、亚光科技等。

  目前低轨空间是全球航天发展的焦点。当前在互联网蒸蒸日上以及网络连接需求大面积上涨背景下,通信卫星市场得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伴随着卫星成本逐步下降以及低轨卫星优势作用不断凸显,目前通信卫星行业正呈现出由高轨向中轨、低轨发展趋势。

  具体来看,在生产方面,当前在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背景下,卫星设计已从定制化迈向标准化,生产已从小批量手工生产方式转变为高度自动化生产,规模化生产水平得以大幅度的提高;在优势方面,低轨卫星距离地面更近、绕地运动路径更短、重量更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降低卫星路径损耗、提高信号质量、降低延迟、减少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等作用,对车联网、物联网、智能物流、智慧交通等领域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由此,通过增大低轨卫星覆盖密度来提升卫星互联网能力成为通信卫星行业发展主要技术方法,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布局低轨通信星座,低轨星座部署迈入高峰期。

  华经产业研究院研究团队使用桌面研究与定量调查、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的剖析通信卫星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产业链、经营特性、盈利能力和商业模式等。科学使用SCP模型、SWOT、PEST、回归分析、SPACE矩阵等研究模型与方法综合分析通信卫星行业市场环境、产业政策、竞争格局、技术革新、市场风险、行业壁垒、机遇以及挑战等相关因素。根据通信卫星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精心研究编制《2025-2031年中国通信卫星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为企业、科研、投资机构等单位投资决策、战略规划、产业研究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