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年末,文娱热搜打得火热:《好东西》在年末为电影带来“好东西”,综艺《再会爱人》则带火了熏鸡。《白夜追凶2》磨剑7年,没有让观众满足,不如多看看逐步走向正规化的短剧……2024年,电影相对遇冷,短剧腾空而起,综艺成为论题制作机,演唱会“流量”变“留量”;文创手办带动各大文博IP,素人写作开辟文学新气象。
12月17日开端,由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主办的“2024名人堂·年度人文榜”评选正式敞开,聚集文明与文娱两大范畴,深度剖析本年最“水灵灵”的人和事,盘点最亮眼的人文著作。依据封面智库热搜数据、职业抢手、社会影响等多元视点,终究构成年度七大榜单,分别为:剧集榜、电影榜、综艺榜、音乐榜、文广博事情、十大好书榜、十大作家榜,敬请重视。
2024年年头,《繁花》的开播为本年的国产剧商场定下了好调子。多个方面数据显现,到12月初,2024年度播出剧集数量逾越三百部,同比上升10%。
尽管让观众等候多年的超级IP《庆余年2》和《白夜追凶2》都遭受了口碑滑铁卢,但并不影响本年国产剧的全体商场:数量多,质量也不错。
《繁花》带来上海滩独有的王家卫调性,《俗人歌》为中年北漂人群深度画像;《墨雨云间》将“爽”进行到底,《边水往事》带来杂乱人道的评论;《山花绚丽时》感人至深,《我的阿勒泰》描绘乌托邦;《永夜星河》用改编玩转“体系”,《冷巷人家》聚集年代变迁……总有一部爆款剧你看过。
值得注意的是,“短剧”在本年异军突起,不只体现在网络短剧抢占观众商场,包含各类大型电视剧,也开端自我精简——《边水往事》只要21集,观众直呼不够看;《我的阿勒泰》只要8集,每一集都是经典。
近来发布的《2024中国电影观众改变趋势陈述》显现,2024年电影商场全体票房相较2023年下滑,但节假日档期票房仍然呈现出活泼的特色。据灯塔专业版数据,到11月27日,2024年中国内地电影大盘票房(含预售)打破400亿元。
到记者发稿,2024年票房前十的电影依次是:《热辣滚烫》《奔驰人生2》《抓娃娃》《第二十条》《熊出没·反转时空》《默杀》《志愿军:存亡之战》《年会不能停!》《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兴起》《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不难看出,观众在内容偏好方面,对喜剧、悬疑、科幻、动作四大类型电影青睐有加,总票房排名前三的影片,均为喜剧电影,贾玲、沈腾、马丽和雷喜报成为票房赢家。
陈述还显现,女人及“95后”观众成为电影商场观影主力。体裁与故事的吸引力、视效特效的冲击感、精彩影响及爽感为观众观影的首要动机;“有共识”的内容尽管不构成观众出场的榜首动力,却能引发映后的广泛评论,助力电影“破圈”、跑出长尾。
2023年喜剧类综艺缺位,2024年喜剧类综艺则全面回归,《今晚敞开麦(第二季)》收视率冲至本年当地卫视新播综艺第四,在优酷、爱奇艺、qq视频播映热度均居渠道综艺文娱节目前列。网络综艺《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喜人美妙夜》《喜剧之王单口季》的播映热度均进入渠道2024综艺文娱节目前五。
剧影联动、老友游览等类别仍然是抢手综艺的首选。电影《封神》火了,就有了联动综艺《何故封神:向着电影动身》。《剧剧有回应》《剧好听的歌2》《无限逾越班3》和《直通周末档》等,都打剧影联动的点;《100万个约好》《好六看好剧》《团建不能停》则聚集在老友团建。
本年,《再会爱人》刷屏热搜,不断制作的论题为爆款综艺写下了总结:重视心情表达,强化情感共识的综艺仍然能凭仗论题引发全民评论。
上一年,伍佰以黑马的姿势掀起演唱会范畴的全民狂潮。本年这股“怀旧风”吹到了刀郎的身上。从成都到澳门,刀郎演唱会的黄牛票价一度被炒到近4万元一张。有歌迷乃至从国外“打飞的”回国观看,一大批现已为人爸爸妈妈的歌迷泪洒现场。年头电视剧《繁花》连带着将数十首经典老歌带上热搜。谭咏麟《卡拉永久OK》网络爆火,音乐的“情怀牌”永久打不烂。
演唱会大打文旅牌,从前的“流量”变“留量”,针对抢手游览地、抢手景区专门打造的演唱会正在占领商场。更多的歌手走向三四线城市,演唱会商场下沉加速,黄牛在实名准则下有所收敛,也在本年暴露出更多问题:各式各样的演唱会退票引起重视,拼盘演唱会“货不对板”时有发生,表演安全保证亟待解决……
诺米《谢天谢地》把“成都迪士尼”推上热搜,Z代代的“笼统”文明正在席卷文娱范畴。AI全面“侵略”文明范畴,音乐AI产品版权问题也备受重视。
近段时刻,明十三陵孝端皇后凤冠冰箱贴“一冠难求”,3个月卖了近8万个,一起带火同系列其他产品。近年来,文博热不断赋能各地文旅,故宫、国博、陕历博、三星堆……文博“谷子”遭到年轻人追捧。
所谓“谷子”,是英文“goods”的音译,原是对二次元周边的称号,现在也被用于称号文创周边。“谷圈文明”正在不断影响文博文创范畴。多个方面数据显现,文创产品消费正在占有文旅消费的干流。特别是“00后”女人成为文创消费的主力军,且二三线城市顾客占了重要份额。
近年来,在图书商场上,来自素人作者的著作渐渐的变多。素人作者描绘自己实在日子与工作经历的非虚拟文学著作,尤为引人瞩目,在口碑和商场上都有不俗成果,不少著作成为畅销书和高评分图书。
一些从事底层劳作的工作者,也有条件具有文学写作所需求的文字表达技术和满足的人文素质。当有适宜的关键触发,他们拿起笔书写,一本好书很可能就此诞生。此外,近年来我们越来越有意识地在一般的日常日子中发现亮光和夸姣,一般人“我手写我心”的东西,更简单发生共情和共识。
本年,素人文学特别遭到重视。比方矿工陈年喜、外卖员王计兵的诗集,家政工作家范雨素、80多岁的退休工人杨本芬的小说,“传奇奶奶”姜淑梅的散文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