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复遥号”卫星搭载力箭一号遥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焚烧升空,顺畅进入预订轨迹。
“复遥号”卫星由复旦大学与天津云遥宇航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卫星搭载全球导航卫星体系GNSS掩星勘探载荷和红外相机,在轨期间将要点探究构建空间气候电离层新式智能数据同化结构,完成电离层四维时空参数猜测。
电离层研讨对空间电磁环境、卫星导航、短波通讯、空间气候预报等范畴含义严重。“复遥号”将使用卫星导航掩星观测数据,在笔直方向完成1-2千米的高分辨率,将电离层猜测模型拓宽至四维,并考虑从太阳活动到电离层的空间气候耦合机理,补偿当时电离层猜测模型的短板。
卫星发射后,获取的观测数据可完成对全球电离层参数反演,提高我国空间气候和电磁环境监督测定才能。
记者从复旦大学得悉,这是继本年发射的“复旦信息星”“复旦一号(澜湄未来星)”后,复旦大学团队参加研制的第三枚卫星,其中心算法模型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金亚秋团队研制。
值得一提的是,“复遥号”卫星研制将AI(AI)与科学研讨深层次地交融,以“AI for Space”的理念构建模型,并根据复旦大学CFFF平成了测验和验证作业。
据介绍,全球电离层导航掩星勘探物理智能模型,将物理机理融入AI,完成了从“单纯数据驱动”向“数据+物理”双驱动的智能模型改变。经过复旦大学卫星地面站,团队可实时接纳“复遥号”勘探数据,构建“卫星-电离层-地面站”的空天信息获取与反演链路。
在高质量的电离层数据基础上,模型可以同步进行电离层电子密度四维时空的重构和电离层电子温度的四维时空猜测,来提高对短波通讯临界频率的挑选和卫星导航参数估计的准确性。
此外,模型可完成太阳极点磁暴情况下电离层参数的短期猜测,可服务于导航、雷达和短波通讯等使用需求,支撑卫星星座规划和下一代智能空间气候模型的研制。
来源:华体会的主要产品和服务 发布时间:2024-11-14 00:27:27